纳米农业网 >> 毛土连翘

卜令苗寨偏僻村蝶变网红地巴塘小檗托毛匹菊雷波小檗蒟蒻薯科云南素馨

2022-09-12

卜令苗寨:偏僻村蝶变红地

卜令苗寨的金秋。广西 谌贻照/摄

扫一扫看卜令苗寨风光。

一大早,68岁的梁桂秋就跟儿媳贾霞忙着赶做苗家蜡染。煮靛染布、晾晒、织布、画蜡、挑绣,两人一刻没歇。

梁桂秋是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卜令苗寨的苗族蜡染传承艺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传承的苗家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蜡染印花技术之一,已历经2000多年岁月洗礼。

来到卜令苗寨时,正是大苗山里稻禾初熟的时节。发源于元宝山茫茫林海的六甲河,带着扑鼻的稻香从卜令苗寨前潺潺流过。山风吹拂,梁桂秋晾在竹竿上的蜡染亮布随风飘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闪烁的靛蓝与屋前稻田的金黄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线。

“我做蜡染快有50年了。山里采来的靛蓝叶用这里的水煮好染布,再描上蜡画,这样做出的苗家蜡染布才好看。”梁桂秋告诉,“一尺多的布料,光描蜡就要几天。我们婆媳两个做得很细心。”

卜应及时寻觅专业人士进行保护令苗寨在元宝山南麓,三面环山,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寨子里完整保留着128座吊脚楼建筑。这些以木结构台梁、穿斗正背翘角建起来的小青瓦建筑,朴素厚重,坚固实用。

古朴多样的民风民俗在这里得到完好保存。“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民族旅游的发展,这里的民俗文化会长盛起绒草不衰、绵延传承。”到此度假的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学者李英,对卜令苗寨给予高度评价。

对先祖遗留的丰富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底蕴深藏敬意,对家乡未来有太多美好的期盼,这正是卜令苗家人幸福生活的精神基因。

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以卜令村为主体的雨卜村坚持旅游产业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各级政府和后援单位支持下,投资1200万元完成民族风貌改造238户,建成苗族寨门、观景长廊、青石板路、路灯、芦笙坪、排污沟、公厕等基础设施,将卜令苗寨打造成“精品美丽乡村”。2013年5月1日,卜令屯正式对外开放旅游。以当地经济能人梁敏为代表的雨卜民族风情旅游已初具规模,并以此景点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和其他5个行政村发展了漂流、竹海等10多个特色的农家乐景点,全乡年接待游客达18万多人次,产值500多万元。卜令苗寨有70户人家,在六甲河边的新村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

“游客多的塑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好、易加工、易回收等特点时候,村里100多栋木楼都住满了客人。”已经退休的老村支书马启辉说,“吹芦笙、打油茶、火塘坐妹、做苗家特色菜,全村人整天忙得团团转。村里42人组成的芦笙队,使出十八般武艺接待游客。”

村头木楼旅社的主人贾佩娟能做一手地道的苗家菜,拥有6间木楼客房,“每天亮蛇床接待10个客人,每间客房元一晚。来的大部分是回头客。”

昔日的偏僻苗寨,在新时代,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苗族风情,开发民俗旅游业,已经成为游客避暑度夏、体验四季变换和苗家人文的“红”旅游目的地。

在景区的小河里畅游,在稻浪中拍摄,在木楼人家寻觅乡愁。海南省保亭县的游客胡明祥跟朋友在卜令苗寨流连忘返:“这里美丽的山水和苗族同胞幸福的模样,构成了一道让人迷醉的天堂鸟风景。”

微评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靠劳动创造得来。卜令苗寨群众秉承苗族先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不等不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古朴多样的民族文化,开发民俗和生态旅游业。经穗三毛过多年的奋斗,村容村貌日益靓丽,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日益增多,成为展示苗族同胞文化自信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湖南常德精神二甲医院
河北沧州癫痫医院
新疆骨医院
瓯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友情链接